4月20日,承载罕见病患者希望的蓝色药箱由国药外贸副总经理苗铃炯正式交付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黄松明,标志着进口临床用药地夫可特片在华东地区成功落地。此举不仅填补了该地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群体的用药空白,也是继北京协和医院交付后国药外贸构建全国罕见病药品供应体系的又一重要突破,更彰显了国药外贸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的责任与担当。
破解罕见病“用药难”,守护患者的希望
“本次地夫可特片在南京市儿童医院的成功落地,是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进口企业及患者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苗铃炯接受江苏省电视台采访时说,“未来国药外贸将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加强与国内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交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加大国外上市罕见病药物的引进力度,不断增强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罕见病患者的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织密全国供应网络,践行央企使命担当
国药外贸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己任,依托全球供应链网络与深耕罕见病领域的积淀,坚持高水平引进来,满足罕见病用药需求。自2019年起,国药外贸已成功完成肾上腺皮质癌药物米托坦、难治性癫痫药物氯巴占等多种罕见病药物的批量进口。2024年5月,仅用62个工作日完成地夫可特片临时进口并交付北京协和医院开出我国内地首张处方,成为国务院《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0方案)重要标志成果;10月,国药外贸旗下国药保税进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首批罕见病药品进口企业“白名单”。2025年2月,批量进口的地夫可特片送达北京协和医院,国药外贸罕见病药品由临时进口配送升级为持续稳定供应模式。此次华东地区供药网络的扩展,是国药外贸响应国家卫健委“提高罕见病规范诊疗率”目标的又一实践,也是主动融入国家医疗改革、强化医药产业链韧性的生动写照。